孟子语录文言文断句 必备77句
1. 抓主谓宾进行断句。我们知道,文章中有些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有时难以断定,而当运用语法知识划主、谓、宾时,则容易解决。例前文中的朝臣是论的宾语,当属上,不能作观的主语,即此处标点应为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而不能断成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另如方且图之的之,是属上还是属下?按现代汉语习惯,容易把之和后连起来读。但这里之是图的宾语,应属上,即此处应断为方图且之,后弘被引见,而不能断为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
2.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3. 明动词:
4.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5. 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6. 课堂强化练习
7. 断句应注意的问题
8. 名词断句法。
9.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韩非子•说林下》
10. 凭对话断句
11. 对话标志断句法。
12. 配套学案
13. 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原则
14. 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15. 断句: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
16.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文言断句方法与步骤的探究,学习、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修养。
17. 去矣且见禽鞅曰彼 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商鞅事魏相公叔痤 / 为中庶子 / 公叔痤知其贤 / 未及进 / 会痤病 / 魏惠王亲往问病 / 曰 / 痤病有如不可讳 / 将奈社稷何 / 痤曰 / 痤之中庶子商鞅 / 年虽少有奇才 / 愿王举国而听之 / 王 默然 / 王且去 / 痤屏人言曰 / 王即不听用鞅 / 必杀之 / 无令出境 / 王许诺而去 / 叔痤召鞅 / 谢曰 / 今者 / 王问可以为相者 / 吾言 若 / 王色不许吾 / 吾方先君后臣 / 因谓王即弗用鞅 / 当杀之 / 王 许我 / 汝可疾去矣 / 且见禽 / 鞅曰 / 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 / 安 能用君之言杀
18. 曾参杀人
19. 参考固定的词语结构来帮助断句。
20. 知人善任
21. 利用标志性的语气助词判定句读。
22. 抓对话标志曰、云、言等断句。古人对话时,大多数有表示说的曰、云、言等,而这些正为我们断句时提供了方便。如前文中的主曰,帝曰,帝顾谓主曰等。
23. 老而无妻曰鳏(guān)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二)断句方法归类
24. 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此时切勿动手标点,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25. 借助句式与修辞,辅助断句。
26. 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27. 常在句首的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一般前后都可断句。
28.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29. 相关高考试题
30. 句末语气词 ,“者、也、矣、欤、哉、耶、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31. 句首的发语词和谦敬副词,“其、盖、凡、诸、唯、盍、夫、则、夫、且夫、若夫、窃、请、敬”等前面可断句。
32. 重平时,需勤练——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33. 览全局,通大意
34.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35. 走四步路
36. 利用特殊句式断句。
37. 抓句末语气词断句。正如上文所说,一些虚词常放在句末表各种语气,这是我们断句时的重要参考。
38. 断句的具体方法:
39. 其子曰君子爱财取之以道其可倍义邪其妻 卒然病寻没期年媒人盈廷一一谢之逝不复取邻人有不善生 计者责台高筑要至家受以致富之术翼日出金曰予佐女贾又 一日河水暴溢决堤毁田捐赀财以兴水利乡人得之 字)贾某贾人也 / 唱(倡) 文明经商 / 店中之物 / 皆为地道 / 封 识 (志) 章 (彰) 明 / 略无阙 (缺) 损 / 有贾 (价) 悬于上 / 虽希 (稀) 物也不昂其直 (值) / 凡赝品皆不之售 / 故乡人说 (悦) 而趣 (趋) 之 / 尝属 (嘱) 其子曰 / 君子爱财 / 取之以 道 / 其可倍 (背) 义邪 (耶) / 其妻卒 (猝) 然病 / 寻没 (殁) / 期年 / 媒人盈廷 (
40. 明虚词:
41. 断句: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42. 其它虚词:如“以、于、为”作介词、“则、而”作连词时,往往居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注意特例:①“而”表转折意味且后面接一个又长又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一下;②“之”作音节助词时,“之”字后要断一下。如:“久之,州署止存东厅一所,门亦废,塞入书院之门。”③“为、乃、即、则”等领起判断意味的词,要在判断意味完了的地方断一下。
43. 辨句式,明局部
44. 居悲鸣饮露不知 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 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 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 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吴王 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 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 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 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小港渡者(续古文观止卷一)庚寅科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 沉山晚烟萦树望
45. 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46. 常在句首的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叹词(“嗟夫、嗟乎、呜呼”)以及谦敬副词(“窃、请、谨、敢”)等,或前或后都可断句。
47. 抓句首助词断句。同样,一些助词常放在每句话或分句的开头,这也告诉我们在有这些词的地方前后可以分开。
48. 谁令可代/上曰/ 参可/萧何事惠帝/病/上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 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曰/帝得之矣/曹参相齐/闻何 薨/告舍人趣治行/吾且入相/居无何/使者至/召参/赵括自 少时学兵法/其父赵奢不能难/然不谓善/谓其母曰/赵若必 将之/破赵军必括也/后廉颇与秦相持/秦以千金反间于赵曰 /秦之所畏独括耳/赵王以括代廉颇/蔺相如谏/王不听/括母 上书/言括不可使/王又不听/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白 起代王龁/遂胜赵/曹参之宜为相/高祖以为可/惠帝以为可/ 萧何以为可/自以为可/故汉用之而兴/赵括之不宜为将/父 以为不可/母以为不可/臣以为不可/独赵王以为可/故用之 而败/呜呼/将相安危所系/可不慎哉
49. 借助标志词语,巧妙断句。
50. 明名词、代词:
51. 修辞方法断句法。
52. 句末词气词:“也、乎、矣、焉、耳、与(欤)、邪(耶)、哉、夫、兮、而已”等词后面可断句。但是,“乎”作介词(有“于”的意思)时,“也”表句中停顿时,其后都不能断句。例如: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
53. 看虚词,定前后
54. 虚词断句法。
55. 有些放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虽、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然则、而况、至于、于是、岂、是以”等词前面一般要断开。
56.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57. 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58. 方法与过程:运用归纳、交流、探究等方法学习文言断句的方法和步骤。
59. 再回首,细检验——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60. 课件
61. 总分关系断句法。
62. 明顶真
63. 找顶真
64.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孙子兵法》)
65. 发语词和句首的语气词:“夫、若夫、且(夫)、至若、盖、唯(惟)、斯、今、凡”以及“何、胡、安、曷、奚、盍、孰、孰与、奈何”等词,常居于句头有领起作用,前面可断句。同时,要注意这一发语词究竟统管到下文哪里,以便再断句。
66. 抓修辞知识(对偶、排比等)断句。因为古人写文章讲究语句对称整齐,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这可供我们断句时参考。如前文中帝引用的谚语,应断作贵易交,富易妻,臣闻之言应断作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67. 标名词,析结构
68. 利用语感进行最后检查,确保答题正确。
69. 注意文中的文史常识及常用复音词,谨防误断。
70. 凭修辞,断一串
71. 绾臧请天子欲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至见天子。(金山中学期中考题)
72. 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给以推断。
73.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74. 察对话,知论题
75. 借虚词断句
76. 抓五关键
77.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