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语录简短(通用239句)

时间:2025-04-12 09:05:38 作者:admin

硬笔语录简短 通用43句

1. 逆笔起,最得势。褚河南书,都逆起,隶法也。

2. 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书法艺术。

3. 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朱文长《续书断》

4. 学书须临唐碑,到极劲键时,然后归到晋人,则神韵中自俱骨气,否则一派圆软,便写成软弱字矣。

5. 读书之路是有路可走的,学习之海是无尽的艰辛。

6. 古人作书,于联络处见章法;于洒落处见意境。

7.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8. 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9. 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代书法家孙过庭

10. 无声之音,无形之相。

11. 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不可以为书。

12. 立志要像古圣三那样,为书出一个字。

13. 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张怀谨

14. 夫心合于气,气合于心;神,心之用也,心必静而已矣。

15. 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书法雅言》

16. 脂直带白玉,读书多至青云。

17. 心粗气浮,百事无成。书虽小道,亦须静定。

18. 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张怀谨

19. 要学书法家的字,先学他写字的动作。

20. 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朱和羹《临池心解》

21. 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22. 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23. 写字如同扫帚扫地,发挥弹力推着走,不能像拖把地拖着行。

24. 冷看古人用笔,勿参以杂念,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25. 书因鸟痕入印,文不雕龙心。

26. 笔须凌空,固也。然学者误会斯语,每走入空滑一路去。必曰气空笔实,方能无弊。

27. 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

28. 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藉笔以达之,方能神似。

29. 依赖世界就像太阳一样是徒劳的。

30. 字怕练,马怕骑。

31. 人人学书法,共创新世纪。

32. 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气立矣。

33. 故学书全无贴意,如旧家子弟,不过循规蹈矩,饱暖终身而已。

34. 它有许多古老的含义,可以由新诗组成。

35.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36. 太阳和风,还有鸟儿的歌声。

37. 世界上只有善读书的人,世界上只有难吃的人。

38. 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书亦如之。

39. 精雕细刻出精品,千锤百炼铁成金。

40. 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41. 世界并不像它所能达到的那样美好。

42. 取意舍形,无所求意。故得其形,意溢于形;失其形,意云何哉?

43. 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刘熙载《艺概》

硬笔语录简短 通用118句

1. 翰墨之美,多以身后腾声。唐代书法家张怀

2. 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

3. 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

4. 笔法尚圆,过圆则弱而无骨。体裁尚方,过方则刚而不韵。

5. 我没有读过书,不会对事物说话的人。

6. 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

7. 练书法,眼睛要看毛笔尖。

8. 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

9. 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

10. 所谓神品,于吾神所著故也。

11. 学术通于学仙,钟神最上,钟气此之,钟形又此之。

12. 又学时不在旋看字本,逐画临仿,但贵行,住,坐,卧常谛玩,经目著心。久之,自然有悟入处。信意运笔,不觉得其精微,斯为善学。

13. 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唐代书法家张怀《书议》

14. 初学不外临摹。临书得其笔意,摹书得其间架。临摹既久,则莫如多看,多悟,多商量,多变通。

15. 书法是手持毛笔书写汉字点画的动作过程。

16. 权胜才必有辱,威胜德必有祸。

17. 死指活腕,书家无等等咒也。指死则笔直,腕活则字灵。

18. 阳光青山藏山画,春水碧水吟。

19. 临摹用工,是学书大要,然必先求古人意指,次究用笔,后像行体。

20. 作书起转收缩,须极力顿挫,笔法既得,更多临唐贴以严其结构。

21. 书贵熟,熟则乐。书忌熟,熟则俗。未能画平竖直而遽求神妙,是犹离规矩以求巧,非吾所敢知也。

22. 心源无风无雨,浩起宇宙。

23. 欲知后笔起,意在前笔止,明乎此,则笔笔呼应,字字接贯,前后左右,自能一气相生矣。

24. 半个月知我窗,千卷书知我月。

25. 熟能生巧,凡事皆然。书未熟而专事离奇,魔道也。弄巧成拙,不如守拙。

26. 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袁昂

27. 荣德很大,不欺心自平。

28. 明窗净几,笔墨精良,于时抽纸挥毫,以绘我胸中之所有,其书那得不佳!若人声喧杂,纸墨恶劣,虽技如二王,亦无济矣。

29. 在教育的百花园中,百花吐艳离不开园丁爱的奉献;在金秋的硕果园里,硕果累累离不开耕耘者心的浇灌。

30. 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虞世南《笔髓论》

31. 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唐代书法家张怀《书断》

32. 站着的习惯让人害怕,但也有古人知道。

33. 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即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

34. 夫书者,英杰之馀事,文章之急务也。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

35. 成形结字,得形体不如得笔法,得笔法不如得气象。

36. 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赵壹《非草书》

37. 要使笔落纸上,精神能冲其中,气韵目晕于外。似生实熟,圆转流畅,则笔笔有笔,笔笔无痕矣。

38. 人的偏见都来自自我擅长的领域。

39. 笔法是使用毛笔的动作方法。

40. 盖法高于意则用法,意高于法则用意,用意正其神明于法也。

41. 黄山谷曰:“诗不可凿空强作,待境而生,便自工耳。”余谓书亦不可凿空强作,神与古会,便自工耳。

42. 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项穆《书法雅言》

43. 一楼风轻,静室半枕书。

44. 离形得似,书家上乘。然此中消息甚微,不可死在句下。

45. 至若磔髦竦骨,短截长,有似夫忠臣抗直补过匡主之节也;矩则轨转,却密就疏,有似夫孝子承顺慎终思远之心也;耀质含章,或柔或刚,有似夫哲人行藏知进知退之行也。

46. 书无定法,莫非自然之谓法,隶法推汉,楷法推晋,以其自然也。唐人视法太严,故隶不及汉,而楷不及晋。

47. 学古人书,须得其神骨,魄力气格,命脉,勿徒貌似而不深求也。

48. 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刘熙载《艺概》

49.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

50. 心随孤鹤静,节效古松振。

51. 书肇于自然。蔡邕

52. 工夫深,结体自稳天姿好,落笔便超。

53. 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54. 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心得,以终其身。

55. 故学必有法,成则无体,欲探其奥,先识其门。有知其门不知其奥,未有不得其法而得其能者。

56. 初学书类乎本,缓笔定其行势,忙则失其规矩。

57. 故有笔法而有生动之情,有墨气而有活泼之致。

58. 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

59. 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

60. 只学一家,学成不过为人作奴婢;集众长归于我,斯为大成。

61. 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松年《颐园论画》

62. 凡临古人始必求其似,久久剥换,遗貌取神。

63. 疾风吹劲草,烈火炼真金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锋自磨砺出,玉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李铎

64. 学楷宜由唐而晋,隶则非汉不可。

65. 汉隶笔笔逆,笔笔蓄。起处逆,收处蓄。

66. 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齐便不是书法,但得其点画耳。东晋书法家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

67. 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孙过庭

68. 作书须自家主张,然不是不学古人;须看真迹,然不是不学碑刻。

69. 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

70. 云鹤游天,群鸿戏海。

71. 落笔不能直上直下用蛮力,而要侧掠划翔用巧势。

72. 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

73. 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陈绎曾《翰林要诀》

74. 婉若银钩,源若惊鸾。索靖

75. 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南朝梁皇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

76.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

77. 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该赡,闻见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虚费精神。自非道灵感物,不可与谈斯道矣!

78. 天地入胸,文生风与雷。

79. 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刘熙载《艺概》

80.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人人言之。然天下最上的境界,人人要到,却非人人所能到。

81. 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摩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

82. 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

83. 去小草里找奇石,云补山。

84. 清心寡欲,字生精神,是亦诚中形外之一证。

85. 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北宋书法家画家米芾《海岳名言》

86. 这一节可以延续几千年,书写自给自足。

87.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唐代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

88. 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书法三味》

89. 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90. 日月两圆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

91. 先学间架,古人所谓结字也;肩间架即明,则学用笔。间架可看石碑,用笔非真迹不可。

92. 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着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朱和羹《临池心解》

93. 书贵入神,而神有我神他身之别。入他身者,我化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为我也。

94. 弘扬民族文化精髓,演绎书法神奇魅力。

95. 内典《金经》云:“非法非非法。”书家悟得此诀,何患食古不化。

96. 笔势是使用毛笔写字的.动作组合方法。

97. 初学临书,先求形似,间架未善,遑言笔妙。

98. 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张彦远

99. 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谨

100. 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101. 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

102. 诗在阳光下,琴操在水中知音。

103. 夫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知,则字无态度也;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以副毛为皮肤,副若不圆,则字无温润也。

104. 朋友之中常有朋友,美德本身就是邻居。

105. 一点失所,若美女之眇一目一画失所,如塣士之折一肱。元末明初文史学家陶宗仪《书史会要·书法》

106. 笔下龙蛇似有神。张怀谨

107.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108. 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张彦远《法书要录》

109. 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著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

110. 明月挂肝胆,海浪荡漾性情。

111. 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刘熙载《艺概》

112. 老夫之书,本无法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山谷文集》

113. 风和云理论,笔和墨水到天堂。

114. 形者,其形体也;神者,其神采也。

115. 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苏轼《书论》

116. 翰墨怡且乐,书法寿而康。

117. 日久日落远,意重山轻。

118. 苍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手与神运,艺从心得。

硬笔语录简短 通用73句

1. 学书易少年时将楷书写定,始是第一层手。

2. 练好钢笔书法,传承汉字文化。

3. 兰峰放跑,山谷更温纯。

4. 鹰隼乏彩而翰飞戾天,骨劲而气猛也翟备色而翱翔百步,肉丰而力沉也若藻曜而高翔,书之凤凰也。唐代书法家徐浩《论书》

5. 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孙过庭《书谱》

6. 拉二明,听的是音乐,练的是手功;练书法,看的是点画,练的也是手功。

7. 书道只在巧妙二字,拙则直率而无化境矣。

8. 凡临古人书,须平心耐性为之,久久自有功效,不可浅尝辄止,见异既迁。

9. 夫书者,英杰之馀事,文章之急务也。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朱文长《续书断》

10. 摹古之法,如鬼享祭,但吸其气,不食其质。

11. 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

12. 昔人有联语云:夫复何为,莫非自然。真至理名言也。作书亦当知此意。

13.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唐代诗人韩《草书屏风》

14. 阳光润梅花色,风吹柳叶壮。

15. 古之善书者,必先楷法,渐而至于行草,亦不离乎楷正。

16. 练中华书法,承传统文化。

17. 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

18. 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

19. 夫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书亦如之,皆欲骨内相称,神貌洽然。唐代书法家张怀《六体书论》

20. 且一食之美,惟饱其日,倘一观而悟,则润于终身。

21.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22. 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23. 作楷须明隶法,作隶切忌楷气。作隶须有万壑千岩奔赴腕下之气象。

24. 字无百日功。

25. 故之书道玄妙,必资于神遇,不可以力求也;机巧必须于心悟,不可以目取也。

26. 准确临帖,写准点画字形,要还原字帖的书写动作。

27. 习古人书,必先专精议一家。至于信手触笔,无所不似,然后可兼收并蓄,淹贯众有,亦决不能自成一家,到得似来,只为此家所盖,枉费一生气力。

28. 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松年《颐园画论》

29. 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项穆《书法雅言》

30. 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其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以身,德而熟之以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

31. 字须笔笔送到,到笔锋收处,笔仍提直,方能送到。

32. 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唐代诗人杜甫《醉歌行》

33. 临摹古人不在对临,而在神会,目意所结,一尘不入,似而不似,不容思议。

34.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可绍于古人。

35. 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形,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36. 学书一字一笔须从古贴中来,否则无本。早矜脱化,必规矩,初宗一家,精深有得。继采诸美,变动弗拘。斯为不掩性情,自辟门经。

37. 书中有画,画中亦有书。清代学者方玉润《星烈日记汇要·游艺》

38. 秦汉之书,其巧处可及,其拙处不可及。

39. 学一半撒一半,未尝全学;非不欲全,实不能全,亦不必全也。

40. 没有什么可以静静地坐着,只有读书的祝福。

41. 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刘熙载《艺概》

42. 机者,传奇之精神;趣奇,传奇之风致。少此二物,则如泥人土马,有生形而无升气。

43. 时时只见龙蛇走。李白

44. 字之纵横,犹屋之楹梁,宜平直,不宜倾欹。

45. 握笔之法,虚掌实指。指聚则实,指实则掌自然虚

46. 学书须步趋古人,勿依傍时人。学古人须得其神骨,勿徒其貌似。

47. 怒蹄蹴踏苍山颓,c臃肿难为状。清代文人严允肇《洗象行》

48. 书法的基本功,就是练笔法、练笔势,练动作。

49. 书法亦就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

50. 意居笔先,形随法立。

51. 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王妤

52. 书画之道,纵有师授,全赖自己用心研求。

53. 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张沅《石涛画语录》

54. 工夫深,结体自稳;天姿好,落笔便超。

55. 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张怀声

56. 其有一点一画,意态纵横,偃亚中间,绰有馀裕,结字峻秀,类于生动,幽若深远,焕若神明,以不测为量者,书之妙也。

57. 有山有园画,无水无文章。

58. 教师是天底下最为特殊的职业,今日的师德水准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

59. 先资政公曰:凡书未成家者,宜日与古贴为缘,无论何贴,皆足以范我笔力。

60. 学书之要,唯取神,气为佳,若模象体势,虽形似而无精神,乃不知书者所为耳。

61. 古之善书者多寿,心定故也。人能定其心,何事不可为。

62. 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大要临古人墨迹,布置间架,担破管,书破纸,方有功夫。

63. 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面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正。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王羲之传论》

64.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

65. 古人笔法渊源,其最不同处,最多相合。李北海云:似我者病。正以不同处求同,不似处求似,同于似者皆病也。

66. 渣滓去,则清光来,若心地丛杂,虽笔墨精良,无当也。故扬子云:字为心画。

67. 书之心,主张布算,想像化裁,意在笔端,未形之相也;书之相,旋折进退,威仪神采,笔随意发,既形之心也。

68. 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

69. 古贴字体大小,颇有相径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执,痛痒相关。

70. “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作书须有此气象。而其细心运意,则又如穿针者束线纳孔,毫厘有差,便不中窍。

71. 拳要打,字要练。

72. 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73. 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

硬笔语录简短 通用5句

1. 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

2. 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

3. 每日焚香静坐,收拾得此心,洁洁净净,读书有暇,兴来弄笔,以自写其性情,斯能超乎象外,得其寰中矣。惜余未之能也。

4.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渥

5. 要勇于面对一切困难;凡事要模棱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