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策划书观察记录 第1篇
观察时间:
20xx年5月22日上午10:20-10:50
观察地点:小班活动室内益智区活动操作区。
观察实录:
益智区里小白兔过河的录音故事吸引了不少孩子,故事里描述的情景很美,好多幼儿听得入了迷,在听到小兔子遇到麻烦过不了桥时,围拢来听故事的小不点们着急了,大家都想帮助小白兔,按照故事里的要求,来益智区的小朋友们每人拿了一张操作图,先是观察,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相互交流,思瑶观察得很仔细,好像发现了什么,小手开始去拿水彩笔。绳洁好像有点过于着急,拿到操作图就急急忙忙地涂起颜色来,旁边的一丹没经过仔细观察也匆忙地涂起来。在老师的进一步提醒下,绳洁、一丹终于发现了涂色规律,并很快完成了任务。在大家的帮助下,小白兔顺利地过了河,为了感谢大家,小白兔带来了好多小朋友们喜欢的小旗贴纸,但要请小朋友们为这些小旗贴纸按照前面的规律排好队,排的正确的才能拿到小旗贴纸。在拿到第二张操作图时,孩子们没有像拿第一张时那么着急,而是仔细地观察小旗的颜色,找到规律后再动手操作,所有来益智区的孩子都拿到了属于自己的贴纸,成功的喜悦令孩子们兴奋不已。
反思:
本次益智活动的直接目的是学习形式排列ABAB型,间接目的是培养小班幼儿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涂色能力。活动由故事导入,以优美的情景和有趣的情节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整个活动中,幼儿注意力集中,参与活动的兴趣浓厚,每个环节过度的都非常自然。但由于个别幼儿年龄小,理解力受限,关键环节仍需老师及时有效地引导。从操作材料完成情况看,本次活动目标的达成度较高。不足之处在于:同操作材料(一)比,操作材料(二)难度非但没有提升,反而有些降低。应适当提高操作难度,让幼儿跳一跳才能够得着。
小组策划书观察记录 第2篇
观察对象:部分幼儿
观察地点:活动室
观察分析:虽然案例中四名幼儿都不愿意整理玩具,但从他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都已经知道“拿玩具的人负责送玩具”这一规则,而拿玩具的幼儿在老师的提醒下也去整理玩具了。虽然还没养成主动整理玩具的习惯,但幼儿都知道规则的存在,没有发生哄抢,也都把自己玩的玩具放进了篮子里。
观察过程:“请小朋友把玩具收好!”的话音刚落,益智区的几名小朋友纷纷把手中的玩具整理好放在盒子里。然后都搬椅子走了,我看到玩具盒子还放在桌子上就问,“这一小组的小朋友为什么不收玩具?”这时,小a停下来说,“不是我拿的。”另外也有两名幼儿跟着说,“也不是我拿的。”小b说,“也不是我拿的,是小c拿的。”听到小b的话后,小c慢慢吞吞的放下椅子走到桌子前搬走了盒子。
措施:
1、在教育幼儿时描述事情本身。“孩子们,地上怎么还有这么多玩具宝宝没有回家呀,我们想想办法好吗”这样,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地上的玩具上,引起他下一步的思考。如果换做是一种责备,那么孩子必然首先想到的是逃避惩罚。
2、给孩子指出正确的信息,“你看,玩具都掉落在地上,没有人送它们回家,它们一定很伤心吧”“如果把玩具宝宝送回家,它们一定还愿意和你做朋友”这样的信息能启发孩子思考事情的后果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向。而且都是与他密切相关的。使他不得不意识到,这样事情是我应该做的。
3、说出感受。如:“老师看到地上乱糟糟的玩具很不太舒服。如果你能把它收拾整齐,我会特别高兴!“教师坦诚说出自己的感受,容易让孩子理解和接收。从而产生共情。促使行为的改变。
4、利用图示,环境和一些材料起到指示和指导的作用。代替教师唠叨督促,更能显出孩子的`主动性。如开展社会领域主题活动“玩具找朋友”
5、让孩子自主选择,自主选择一项任务,更容易激发幼儿参与的愿望。适当的帮助与竞赛形式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比比看,哪位小朋友收拾玩具又快又整齐”
反思: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家长的重视,孩子拥有的玩具越来越多,却忽视了教育孩子如何整理玩具。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能力差,样样事情都代为包办。导致部分幼儿在入园前完全没有整理玩具的意识。入园后,需要老师及时提醒才能把玩具收好,回到家还是不会整理玩具。有的孩子甚至看着别人整理自己却无动于衷,对掉在地上的玩具也视而不见。针对幼儿不懂得爱惜,保管和整理玩具,老师和家长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放手让孩子去整理。同时要利用榜样的作用,运用丰富的形式,让幼儿养成主动整理玩具的习惯。同时,我们在教育幼儿时,要深刻意识到,幼儿的思维水平,认知特点,动作熟练程度等都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别。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当我们宽容的接纳孩子的表现,耐心洞察和理解孩子的心理。才能为后面的交流沟通达成一致,做好铺垫。
小组策划书观察记录 第3篇
一、观察实录
今日区域游戏,天天、晨晨和雯雯选择了包糖果。大家打开糖果盒子,每人拿了一张糖果纸和一颗糖果开始包起来。天天把糖果放在糖果纸上,卷了几次都没有卷好,他抬头看了看旁边的小朋友,继续卷起了糖果纸。突然天天发现糖果纸卷坏了一些,向教师问道:教师我那里卷坏了一些,怎样办呀?教师说:你觉得应当怎样办呢?天天说:换一张。然后把卷坏的糖果纸连着糖果放在了旁边。卷了一会儿,晨晨发现糖果纸快没有了,就拿出了糖果纸的材料和剪刀,开始裁剪糖果纸。这时天天又包坏了一张糖果纸,放在了桌子上。看见晨晨在剪糖果纸,就和她一起剪了起来。剪到一半,天天说:我不剪了。继续拿起盒子里最终几张糖果纸开始包起来。这次包好了一颗糖果,天天把糖果放进了糖果盒子里。没一会儿,糖果纸用完了,晨晨把之前剪好的一张糖果纸给了雯雯,天天没有了。晨晨看了看,拿起剪刀开始裁剪糖果纸。天天站起来对雯雯说:没有糖果纸了,我们要等一下。说完便坐下来等晨晨剪糖果纸。
二、分析与思考
1、游戏材料:糖果纸所用的材料是彩色皱纹纸,颜色很鲜艳容易定型,可是不牢固很容易撕破。所以幼儿在操作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卷坏糖果纸的现象,在必须程度上影响了操作的持续性。
2、游戏环境:包糖果这个活动,能够投放在益智区,也能够投放在美工区。本次投放在生活区,有针对性的锻炼幼儿卷包的基本生活技能,发展小肌肉,提高手指的灵活性。生活区供给了包糖果的材料,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
3、幼儿发展:
(1)小班幼儿由于小肌肉发展不够完善,动手操作能力较低。所以小男孩天天卷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还出现了卷破糖果纸的现象。拿剪刀也不是很熟练,以至于出现剪了一半放弃不剪的现象。
(2)小班幼儿爱模仿,当天天看见晨晨剪纸的时候,就也跟着一起剪纸。
(3)最终糖果纸用完了,天天选择等待其他同伴剪好的糖果纸。遇到困难的时候,天天并没有进取开动脑筋寻找解决的办法,而是依靠他人的.成果。
三、策略
1、教师能够改善游戏材料,选择结实一点的纸作为糖果纸,支持幼儿持续练习卷的技能。
2、由于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较差,教师能够联系主题活动,设计一些操作环节,有意识的锻炼幼儿。也能够在区域里供给丰富的操作材料,吸引幼儿动手操作。
3、教师在区域游戏活动结束后,能够引导幼儿互相评价,共同思考、讨论解决的办法,积累必须的游戏经验。
4、对于小班幼儿爱模仿的现象,教师要进行正确引导,因为模仿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
小组策划书观察记录 第4篇
观察目标
1.幼儿是否能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大体画出自己想画的人或事物。
2.能否涂涂画画,粘粘帖帖并乐在其中。
情景实录
今天的美工活动是涂色小花伞,糖糖小朋友对这个活动很感兴趣,拿起天蓝色的油画棒就开始涂,没过一会就听见糖糖的声音:老师,快看,我的伞好看吗?看着她那渴望的眼神,我立马回应:好看,糖糖真厉害!糖糖又继续和我说道:我妈妈带我去海边玩了,大海就是这种颜色的,我可喜欢了!说完以后,只见糖糖一脸满足的样子。
分析评价
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糖糖对色彩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在她的眼里海洋的颜色就是美丽的,所以他在选择颜色时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天蓝色,她还愿意将自己看到的和成人进行交流,糖糖达到了《指南》中所提出的:幼儿能用简单的色彩画出自己想画的事物,并且在美术活动中乐在其中的目标。
调整策略
1.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感受和欣赏美丽的景色;
2.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特征,感受和欣赏美;
3.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理解他们欣赏时的行为。
观察实录
於静珠小朋友绘画方面的表现是非常的不错的,构图较好,想象力很丰富,於静珠在涂色的时候,尤其是按要求涂色,他总是我行我素的用自己的色彩,如绘画我们家乡的房子,要求白墙黑瓦。他就要咖啡色的屋顶。脾气很倔的。其他操作中这个孩子学的比较认真的。
分析措施
分析:看似斯文不响的於静珠,脾气很倔,有主见的,有性格的,他不喜欢的老师尽管引导还是不行,除非自己想通,所以老师一直用商量的口气,有耐心的沟通、引导。针对於静珠小朋友的情况,与父母反馈情况,请父母一起配合进行指导。在幼儿园中老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引导。让其他的幼儿邀请他去看作品展。看看人家的作品。鼓励他与同伴进行接触交流,在教学评价中特别留意提醒於静珠,听听大家对作品的评价。在学习方面多指导他,让同伴也能协助,给与一定的帮助与带动。
小组策划书观察记录 第5篇
地点:大一班教室
人物:大一班幼儿
观察人:陈老师
观察实录:
一次无意中的发现,使我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提高幼儿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离吃饭的时间还有十分钟,幼儿对所做的手指游戏渐渐失去兴趣。我灵机一动,拿出一盒《世界名曲精选》的磁带。请幼儿听一听。首先进入耳膜的是《斗牛士进行曲》,旋律激昂,节奏感强极了。幼儿一听到这首乐曲,精神马上被集中了,并开心地笑了起来,对音乐感兴趣极了。有的小朋友说:“真有趣呀!”有的小朋友拍起手来。
看到这,我便请幼儿跟着音乐做动作,孩子们兴奋极了,跟着音乐动作起来,虽然动作不是很合拍,却带动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与求知的欲望。一曲放完,来了一首抒情的乐曲,幼儿一听,马上有人把动作变慢了,变温柔了,其他幼儿一看,也跟着换动作,合着旋律舞起来。
教学策略:
于是,在平时活动中,一有空闲时间,我就放一些无词的乐曲让幼儿听听,做做动作。幼儿对音乐变得敏感起来,变得很喜欢听音乐,有时教室里很吵闹,秩序很不好,只要一放轻音乐,幼儿便逐渐安静下来,聆听着音乐,随着音乐的变化做着自己想出来的动作,或是学别人的动作。幼儿对音乐的兴趣非常浓厚,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反思:
只是平时的倾听,并没有安排特殊的教育环境,幼儿学得自然,学得随意,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乐感,发展了幼儿的听觉、记忆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并让幼儿在音乐中充分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就让音乐时刻伴随着孩子们吧!
小组策划书观察记录 第6篇
观测时间:10月21日
观测对象:龙浦、嘉成
观察场景:娃娃屋
观察场景
下午,孩子们进入活动区,开始玩游戏。龙浦进入玩偶之家后,拿起电话给妈妈打了过去。这时,嘉成看见了,一把抓住了它。他说:“给我一个,给我一个。”龙浦不同意。两个孩子立刻想要抢起来,留下“孩子们有玩具可以一起玩,其他人的事情可以讨论”这句话。我马上走过去说:“嘉成玩具是龙浦公司最先获得的。”他演奏完后你能演奏吗?虽然加成没有抢,但他还是不愿意看龙浦手里的手机。我灵机一动。我在教室里找到了另一个电话,大声地说:“贝尔·嘉成来接电话了。”爸爸在找你。贾成高高兴兴地跑去接电话:“爸爸,你在上班吗?”我把幼儿园搞砸了…听着嘉成可爱的话,我笑了!
简单的分析:
小班儿童年纪小,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与别人竞争。我利用儿童情绪易转移的特点,及时干预和引导解决冲突,保证游戏活动的正常开展,不影响儿童游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