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实践教学小组计划书(实用4篇)

时间:2025-01-04 11:01:44 作者:admin

思修实践教学小组计划书 第1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为“基础”课)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一门,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之一,也是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学生自我修养的课程,对于促进同学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在课程结束后的调研报告中,越发感觉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势在必行,这是因为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确实学有所获,仅仅依靠单纯的理论讲授、简单说教、填鸭式的理论灌输是达不到这个教学目标的。尤其是近几年来,_和教育部一再强调把实践教学作为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内容,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是联系主体人和客体物质之间的桥梁。实践对认识的能动作用充分体现在作为认识的最高形态——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进课堂、进教材”是必要的途径和手段,是外部的灌输;而“进头脑”才是根本的目的,这就是理论的“内化”。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的发生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实践教学是理论“内化”的重要环节。外部灌输的理论,只有经过社会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入脑”,成为一种信念。实践可以充分激发和调动大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对社会现实产生理性认识,从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自觉性。此外,从教育教学理念方面来看,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讲授是相互补充,有机渗透的,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既可以系统地学“深”,又可以联系实际学“活”。因此,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基于此,教研室全体教师从认识的高度,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价值观、道德观、法律观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开创性的在课程改革中创新了教学方式,把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表现方式将教材理论内容鲜活的呈现出来。这种做法有利于在教学班级里形成强烈而有效的感染力,从而达到了既教育自己又教育他人的目的。这一做法我们得到学校相关部门领导、学院领导的支持和配合,使我们在2011年初课程结束的时候进行了以“快乐思修,成长你我”为主题的实践教学汇报演出,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应该说,在实践教学方面,我们已经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正是基于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的不足,我们在今年八月的开学之初,在教研室全体任课教师第一次工作会议上,对往年的实践教学展开了热烈讨论又进行了总结,并把今年“基础”课课程实践教学任务布置了下去,全体任课教师希望把“基础”课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活动做下去,逐步形成我校“基础”课课程实践教学的特色,逐步提高教育教育教学效果,真正做到“基础”课“外连社会实践、内连学生心灵”。

思修实践教学小组计划书 第2篇

1、持续探索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途径方面的改革,以活动为契机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构建一个支撑平台。

2、持续探索教学效果提高的方式方法,通过学生的参与,引导学生透过纷繁多样的社会现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从自己的知识背景出发,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的参与性,有助于引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知、情、信、意、行的转化,实现知行统一,避免学生脱离自己的生活实际空谈理论,增强了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

3、贯彻落实学校“课程训练”的教育教学理念,让本门课_正成为学生终生受益的一门课程。

4、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实践教学的特点与规律,力图打造我校“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特色。

思修实践教学小组计划书 第3篇

一、活动背景

为积极响应团市委团市委发起的关于《“爱心一元捐,同筑畔湖路”青春助基层行动》的倡议,共青团南华大学委员会秉着我校团组织争先创优办实事的原则,将团市委倡议书予以转发给予大力宣传。我院共青团委充分发挥院内创先争优的热情,积极的加入到此次宣传活动中来,大力号召全院学生根据自愿和不增加学生经济负担的`原则,投入到“爱心一元捐,同筑畔湖路”青春助基层行动中去。

二、主办单位

南华大学船山学院团委

三、承办单位

船山学院青年志愿者队

四、活动时间

xx年4月

五、活动对象

船山学院全体学生

六、活动目的

积极响应团市委《“爱心一元捐,同筑畔湖路”青春助基行动》的倡议,同时充分发挥我院创先争优的积极性。爱心一元义捐为黄沙湾社区和望城坳地区的两千居民筑起一条发展之路。号召团员青年作为一名共青团员为社会奉献的责任,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七、活动形式

复印关于此次行动的倡议书,绘制活动宣传海报,以班为单位组织全院学生自愿爱心义捐。

八、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阶段

1、策划组写好策划书,经指导老师审核,获得批准。

2、宣传组做好有关活动的宣传海报,并张贴到宣传栏。

3、办公室将活动倡议书复印,并联系学院三科办公室,沟通活动事宜。

(二)活动的开展阶段

1、将活动倡议书发至学院三科办公室,并由三科通知各班宣传到每位同学,号召大家参与此次活动。

2、将筹集到的捐款以班为单位统一交到院办公室。

(三)活动的后期阶段

1、宣传组做好活动后期宣传,活动影响。

2、策划组写好活动总结。

九、活动意义

此次活动是我院对团市委,校团委大力倡议的积极响应,是我院共青团委创先争优充分体现。给受捐地区居民筑起发展之路起到一定帮助,为衡阳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号召广大青年学生奉献应尽之力的同时,激发同学们关注社会贫困地区发展的意识。

思修实践教学小组计划书 第4篇

本次活动顺序安排依据“基础”课教材上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内容主线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集中于教材的一、二、三、四、五章;下篇的内容主要集中于教材的六、七、八章。每篇的活动形式都是错落有致的。

六、活动时间:初步拟定于2015年11月

七、活动地点:四川农业大学10教小礼堂

八、主办单位:政治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

九、经费预算:基于往年经验,经费预算在5000-7000元。

申请者:四川农业大学政治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

申请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