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站点巡查工作计划 第1篇
从严执法是法律施行的关键,容军介绍,《条例》施行以来,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总队累计查处企业违法违规56起,罚款万元。共享单车涉及市民每天的日常出行,在更广泛层面,大家日常的投诉归谁管?按照接诉即办工作要求和《条例》职责划分,由市级部门答复市民关于共享单车超量投放车辆、企业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投诉咨询,区、街道主要解决车辆乱停乱放、停车设施设置等相关问题。
2021年市交通委共办理有关共享单车的12345投诉合计1857件,主要集中在费用纠纷和企业服务两方面。各区共办理约万件,其中70%以上投诉均为车辆乱停乱放问题。“‘推动解决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问题’是去年接诉即办‘每月一题’的27项任务之一。经过市区街三级的共同努力,中心城区重点地区的投诉量下降50%,骑行旺季(4-10月)有12个重点轨道站点实现连续三个月投诉清零。根据第三方机构的调查结果,关于共享单车问题的市民满意度达92%。”容军说。
代表建议科学平衡“乱停放”和“不够骑”问题
共享单车治理多年来,一方面“乱停放”问题仍时有发生,地铁站、商圈周围庞杂无序的车辆不仅影响市容,更带来安全隐患。另一方面,需要时找不到车,“不够骑”的现象又让市民颇为不便。代表们认为,两个问题亟待更统筹科学的管理方式以找到治理的平衡点 。
“以安华桥往南为例,整条马路划定了大片停车区,但绝大部分时间都停不满,空间浪费比较严重。”市人大代表钟祖荣举例,首先要精准掌握用户需求,从供给总量上考虑,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停车区的分布、车辆周转调配进行更为合理的规划,以达到供需平衡。同时为区域施划留出一定余地,动态调整,以更为科学、人性化的方式解决“找不到车”的问题。(高枝)
共享单车站点巡查工作计划 第2篇
在市交通委,工作人员向代表们展示了本市共享单车监管与服务平台,美团、哈啰、青桔3家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企业约万辆的车辆动态信息已全面、完整、准确接入平台,车辆运行监测分析、投放车辆分布监控、重点区域停车入位情况……各类数据一目了然、底数明晰。
基于共享单车“互联网+”的属性,利用技术创新提高服务水平、车辆使用效率、改善交通环境是必然趋势。市交通委副主任容军介绍,《条例》施行以来,本市已施划超过万处自行车停放区,中心城区1186处停放区实现了共享单车“入栏”管理,核心区16个禁停区域已对外公示并实施目录管理,所有停放区、禁停区、入栏管理区坐标通过市级监管平台推送至企业客户端。以共享单车停放为出发点,市交通委已组织对现行《自行车停放区设置技术导则》进行修编,进一步扩大电子围栏技术应用,并计划于年内在全市范围内增加自行车停放区。
共享单车站点巡查工作计划 第3篇
(一)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共享单车乱象是城市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整治任务,扎实开展专项整治提升工作。城管股作为整治行动的牵头股室,各中队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部署、亲自调度,深入一线,全力以赴,狠抓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统筹协同,多方共治。扎实推进专项整治,全面形成系统合力;要切实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强化数字赋能,创新政府、企业、市民三方协同治理模式,形成政府约束经营者、经营者约束使用人、使用人遵守管理要求的闭环监管模式。
(三)督查落实,确保实效。加强督查,采取突击检查和日常检查相结合、阶段检查与动态检查相结合等方式,持续推进整治工作。专项整治行动结束之后,相关股室、各中队在专项整治取得的经验教训上,全面梳理分析问题,健全长效机制,对整治中凸现的薄弱环节要落实整改措施,防止违法现象反弹。
(四)注重宣传,加强交流。执法人员在日常巡查过程中,加大对充电场所安全生产宣传,提高经营企业安全生产意识,严防各类事故的发生;加强文明规范停车的宣传,积极引导市民“框内停车,规范骑行”、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及时纠正违停行为,提高市民自觉维护城市市容和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有效保障城市道路通行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