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合集3篇)

时间:2025-04-24 09:45:43 作者:admin

中学生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第1篇

2013年,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有关要求,切实促进高校优质科技教育资源开发开放,建立高校与中学联合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方式,中国科协、教育部联合启动“中学生英才计划”。

2018年,“中学生英才计划”写入《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的意见》。

2022年,“中学生英才计划”写入《“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关于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意见》。

11年来,一大批品学兼优、热爱科学的高中生走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选择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5个基础学科,在科学家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参加为期一年的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

“中学生英才计划”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科研兴趣和创新潜质为选才基准,选拔一批对基础学科有浓厚兴趣的“好苗子”;入选的中学生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由高校的科学家导师团队为他们量身定制培养方案,高校的“大先生”亲自培育中学的“好苗子”;在全国的优质培养平台上,他们参加学术讨论,体验大学生活和严谨的科研过程,享受像研究生一样的待遇……

“中学生英才计划”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

除了日常学习、研究外,“中学生英才计划”还为这些中学生们搭建起一个连接世界、对话前沿的学习交流平台。通过参与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等国际国内的高水平科学交流活动,让学生们在了解科技前沿动态的同时,也能进一步领略顶尖科学家风采,促进朋辈交流互鉴,拓展国际视野。

十余年来,在中国科协、教育部的共同推动下,在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学科工作委员会的指导支持下,在省级科协、教育部门,高校、中学和协同教育基地密切配合中,“中学生英才计划”形成了上下联动、多方协同的工作机制,在基础研究领域培养出一批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优秀青年人才,建立了科技创新后备人才选拔、培养、评价、追踪服务的全链条工作体系。

中学生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第2篇

1、各知名学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采取的一系列行动,都清晰地揭示出一个趋势:这些项目和课程的涵盖范围更广泛,未来创新人才的培养将不仅局限在科学领域,还会扩展至人文、社科、语言、艺术、体育和跨学科领域。所面向的学生群体也在不断扩大,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所以家长们不要在观望了!

2、从此前清华附中、人大附中、十一学校等名校发布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来看,其培养目标均面向集团内各成员校的学生。不管孩子在哪所学校,只要具备天赋并通过相关测试,就可以得到集团的关注,获得参与机会。

3、另外,在各校推出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中,越来越重视早期培养与发现,并非筛选。家长更应该帮助孩子提前规划!

2024年是变化比较多的一年,2025年及低年级的小升初家长要在变化中抓住机遇!助力孩子进入优质中学!

中学生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第3篇

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北京市十一学校联盟校等相继启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集团内各成员校学生均可报名参与,打破了中小学,甚至大学间的围墙。十一学校联盟校的首期项目面向新初一及小学高年级学生;北京一零一中学教育集团面向初一、初二及小学高年级学生。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教育集团联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成立“物理卓越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在集团内发现、培养物理学科拔尖人才,实施大中小一体化贯通培养。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教育集团也在探索小初高一体化的创新人才培养,在数学建模、信息编程、人工智能等领域开设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