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局培训计划方案(通用3篇)

时间:2025-04-18 13:14:29 作者:admin

人社局培训计划方案 第1篇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高质量充分就业还可以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全社会都高度关注。

过去一年,人社部门建立健全“1+2+15+保障”就业促进工作体系,全年新增就业岗位万个,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等群体的就业帮扶力度,就业形势总体平稳,稳就业、促就业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杨佳瑛介绍,今年,本市就业形势总体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特别是春节后劳动力市场活跃度明显回升。1-4月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全国1个百分点。

今年,上海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万人。人社部门全力推进,促进广大毕业生毕业即就业,“好就业”“就好业”,努力做到“三个到位”。

政策支持到位。对于招用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给予相关就业补贴、社会保险费补贴。对于困难家庭的高校毕业生和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对于参加灵活就业的毕业生群体,给予一定的就业创业补贴,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及创业。

服务跟进到位。针对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困惑或遇到的瓶颈问题,开展政策宣介、职业指导等。依托本市“15分钟就业服务圈”站点,对所在地区的高校毕业生作需求对接。对未就业的毕业生,至少提供1次相关政策推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和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对低保、残疾、零就业家庭的毕业生,按照“一人一策”优先推荐岗位和见习机会,做好兜底帮扶。

人社局培训计划方案 第2篇

人力资源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正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人力资源服务业态已从原来的招聘服务、劳务派遣、人事代理等,衍生为人才访寻、能力测评、人力资源配置、数据分析应用、软件服务等,实现高效匹配人力资源、快速提升就业者劳动技能,帮助企业进一步降本增效,为企业和经济发展赋能。

在上海,像云生未来这样深耕数字化服务的人力资源机构不在少数。目前,全市有140多家人力资源机构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有50多家被评为“专精特新”企业,在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杨佳瑛介绍,截至2023年底,上海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4041家,全年全口径营业收入超过5300亿元,产业规模位居全国首位。

预计到2025年,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营业收入突破5800亿元,力争实现6000亿元,同时培育10家左右“百亿级”,20家左右“十亿级”龙头企业,总部型、高新科技型企业争取突破200家。

就业优先导向、技能培训为要、促和谐、强保障,更好实现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为新质生产力赋能,是人社部门的光荣职责和使命。希望更多人“就在上海、乐在其中”,我们全力以赴、用心用情,助力广大企业和从业者“乐业在上海、成就新未来”。

人社局培训计划方案 第3篇

上海创业机会多、氛围浓,居民整体创业活动率(每100位居民参与创业活动的人数)保持在12%左右,每个创业组织平均带动7个人就业。

针对“创业负担重”问题,人社部门多措并举,降低其用工成本,实施初创期创业组织社保补贴、首次创业一次性补贴等一揽子扶持政策。去年,享受各类创业补贴有万户,补贴金额近亿元。此外,针对一些“创业能力弱”问题,人社部门全力推进“马兰花计划”,重点帮助青年群体提升创业综合能力。

促就业不仅要帮助劳动者找工作,更要帮助企业稳定岗位。为企业减负,人社部门推出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失业保险稳岗返还,重点群体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等三项减负政策,即“一降”“一返”“一补”。

“一降”是指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的政策。今年,失业保险继续执行1%的缴费比例;工伤保险基准费率继续在国家规定的行业基准费率基础上下调20%。

“一返”是指重启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对于保持用工规模稳定(即裁员率不高于)的企业,按一定比例返还单位及其职工缴纳的2023年失业保险费。为体现支持中小企业稳就业的导向,将对中小微企业给予更多支持。

“一补”是指实施重点群体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政策。企业等组织在招用4类群体(应届毕业生、离校2年内未就业毕业生、登记失业三个月以上人员,以及登记失业的16-24岁青年)就业,符合条件的,按2000元/人给予单位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