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工作计划和建议(合集4篇)

时间:2025-03-22 09:52:11 作者:admin

地方志工作计划和建议 第1篇

1、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依法落实和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一是进一步抓好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湖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二是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三是全面推进土地承包仲裁体系建设。

2、加强农民负担监管,推动促进减负惠农政策落实。一是因地制宜开展对农民反映突出领域的专项治理;二是全面推进一事一议及财政奖补试点。加强指导和监管,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配合搞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三是加强减负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集中开展2次农民负担及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检查活动,通报检查结果,督办整改。

3、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水平,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创新。一是巩固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规范化建设水平;二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盘活农村集体“三资”;三是稳步开展“三村”产权制度创新试点。选择1-2个村办试点。

4、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进合作社规范建设。一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二是大力开展规范社创建活动。三是大力开展培训。重点加强合作社负责人和辅导员培训。

5、加强调查研究,做好农经基础工作。一是加强调查研究。针对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围绕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完善现代产权制度、培育新型市场主体等专题,深入实际,开展专题调研活动,有针对地研究提出对策建议,把全市农经调研工作提高到新水平。二是加强信息反馈和典型宣传。严格年报等信息统计制度,确保上报数据质量。及时发现、总结和上报工作中的好作法、好典型、好经验,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三是认真做好涉农信访工作。认真落实信访工作制度,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妥善化解矛盾。

地方志工作计划和建议 第2篇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全面铺开。

按照宜昌、省统一安排,我市被列为第一批完成确权工作的县市。任务明确后,我市迅速行动,结合实际拟定工作方案,制定相关具体问题处理办法,组建市、乡、村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精心组织培训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确权工作进行动员,全面拉开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序幕。一是科学制定工作方案,精心做好确权的前期准备;按省操作规程要求做好测绘相关准备,认真组织动员和培训。二是完成了测绘及控制测量的招标工作,并协调测绘公司进驻各乡镇开展测绘工作,组织对部分乡镇测量情况进行质量监理;三是做好数据库建立相关准备工作。

(二)狠抓农民负担工作监管。

年初,我市下发了关于做好农民负担监管工作的意见,市政府与乡镇政府签定了农民负担监管工作责任书,使农民负担监管工作常抓不懈。同时,根据省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鄂农监办发[20xx]1号)通知精神,全面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整治工作,全市10个乡镇处和18个市直有关涉农部门对照文件精神查阅账目、走访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市乡两级开展督办检查,共督查10个乡镇58个村、走访农户426户,调查农户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8家,抽查涉农部门8个。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整治工作的内容包括农民负担工作责任、制度的落实情况、很有筹资筹劳和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以及农民权益的保护情况,通过自查和督查,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三)大力发展新型农民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发展和培育农民合作社

截止20xx年6月底,全市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553家,比20xx年底的454家净增99家,增幅为,其中种植类329家、畜牧类132家、综合服务类92家。合作社出资总额43081万元,注册成员15352户,实际入社成员31000户,占全市总农户。发展联合社3家,发展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3家,发展资金互助合作社1家。合作社注册商标93个,其中创建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著名商标称号6个、省名牌产品7个,获得“三品”认证的57家。我市合作社规范创建取得了明显成效,获国家级示范社4家,省级示范社12家(含林业、青年示范社),XX市示范社27家、XX市级示范社52家。主要作法:

1、依法指导注册备案。市经管局抓“一社一备案”,着力做到合作社发展数量有本“明白账”。截止6月,全市登记备案合作社553家,新增99家,备案率100%。

2、创建规范化合作社。一是坚持不懈抓辅导员联社制度建设。今年上半年,市农合办又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联社制度促进全市合作社质量全面提升的通知》(都农合办[20xx]5号),全市30名辅导员联系30家合作社,按照“十大规范”的标准,突出重点10项指标,实行“一帮一”的指导,市局一季度一检查,一季度一通报的工作督办制度,有力促进了合作社规范创建;二是抓好合作社质量提升。今年年初,市农合办印发《关于在全市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年活动的通知》(都农合办[20xx]3号),6月23日,由市政府办牵头,组织市农合办、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经管局对2家国家级示范、1家省级示范社、1家XX市级示范社合作社会计基础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7月23日-24日,市经管局组织全市53家市级以上(含市级)示范社理事长和财务会计,开展合作社会计制度、政策法规以及合作社质量提升等为重点的培训,编印10000份成员账户、1000本合作社法规、会计制度下发到乡镇、合作社,有力地推进了全市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3、加大示范社培育。9月底至10月上旬,按照省、XX市的要求,市经管局组织乡镇申报8家合作社参加20xx年省级示范社评选,申报19家合作社参加20xx年度XX市级示范社评选,5家合作社参加宜昌质量优胜合作社评选。同时,组织各乡镇申报15家合作社参加20xx年度XX市级示范社,将于12月底组织相关单位部门检查验收。

4、向上争取扶持。今年上半年,市经管局严格按要求落实中央财政支持合作社发展资金53万元,组织11家市级以上示范社申报项目,重点扶持。

二)发展和培育家庭农场

截止20xx年9月底,全市登记备案家庭农场207家,比上年171家,新增登记注册36家,家庭农场拥有固定资产亿元,经营面积近万亩,平均每个家庭农场经营规模100亩以上,最大的达3000亩;养殖类家庭农场规模生猪达到5万头、山羊12000头、菜牛20xx头、畜禽100万只。112家农场建设了无公害生产基地,31家农场自主申报商标31件,103家农场开展电商、网络平台销售,176家庭农场主经营收入高出一般农户30%以上。

1、营造发展氛围。今年,市经管局把中央、省、宜昌、XX市发展家庭农场的一系列政策的宣传作为重点工作,在组织合作社理事长、财务会计、乡镇辅导员培训,以及全市村级组织建设培训和土地确权工作中开展了政策大宣讲,在省、XX市级媒体和各级农经信息平台推介30多家农场典型,推动发展。

2、着力规范建设。今年以来,我们严格按照《XX市示范家庭农场创建评定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市强力推行家庭农场辅导员联场工作制度,其工作重点是全市培育20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乡镇明确5个家纳入市级示范农场培育,每个家庭农场确定了1名辅导员,明确了辅导员10项工作职责和任务。市经管局一季一度一检查,一季度一通报,把家庭农场辅导员制度落到实处。目前,全市纳入20xx年XX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培育的50家,50名家庭农场辅导员采取“一帮一”的指导,统一推行“四有五化三效益”目标管理,即农场建设时“有规模、有标牌、有场所、有配套”,经营管理中实施“生产组织化、管理科学化、营销网络化、技术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统一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

3、抓示范培育。9月底至10月上旬,按照省、XX市的要求,市经管局组织乡镇申报6家家庭农场参加20xx年省级示范农场评选,申报15家农场参加20xx年度XX市级示范农场评选,3家合作社参加宜昌质量优胜农场评选。同时,组织各乡镇申报20家合作社参加20xx年度XX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将于12月底组织相关单位部门检查验收。

4、加大培训力度。今年,市经管局通过协调,推荐112名农场主参加了XX市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5名农场主参加XX市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名农场主参加全省培训学习。

(四)统筹抓好各项业务工作

1、依法办理权证变更手续。今年来,因转让、互换等方式流转农户家庭承包土地,共办理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证变更手续的76户63亩。为农户补办经营权证11户。由于征收占用农户承包土地,依法办理439个农户承包土地核减手续、核减面积367亩。

2、审核报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严格按照程序和标准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审核报批工作。完成9个乡镇审核报批工作,96个村纳入财政奖补范畴。

3、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一是落实土地流转政策。对全市申报20xx年度土地流转工作经费补助的村组和市乡土地流转交易中心、申报农田整治贷款贴息的经营主体的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检查验收。通过实地查看、材料审核、报表汇总、资料整编,对符合验收标准的8个土地流转交易中心、11个村和8个新型经营主体共计27个补助对象,申报兑现资金万元。

二是开展流转大户跟踪服务。制发表格,及时全面准确地统计汇总土地流转大户,指导规范土地流转,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对于200亩以上的流转大户,我们跟踪服务,对土地经营产业、合同规范签定等进行服务指导。目前,全市累计流转土地万亩;200亩以上的经营大户116户,流转土地面积万亩,其中转入农户土地2470户万亩(其中:流转土地500-1000亩的30户、流转土地万亩,1000以上的21户、流转土地万亩)。

4、抓好涉农信访工作,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一是定期排查,按时上报工作情况。每月排查来信来访情况、矛盾纠纷化解情况、重点案件的包案稳控情况。二是开展阳光信访。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格式,将受理告知书、答复意见书、办理报告等录入阳光信访信息系统,接受上级信访部门和信访人的检查和评议。目前,已经登记的市级领导批示件7件,按照群工部要求录入阳光信访信息系统的2件。三是依法办信,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按照《信访条例》的规定,及时办理市委、市政府领导信访批示件。上半年办理领导批示件7件、直接受理调处的2件,均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完毕。配合乡(镇)村调处各种纠纷3起70余人次。

5、强化集体“三资”监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一是加强日常监管,及时掌握了全市“三资”情况。二是宣传贯彻《湖北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根据省、XX市有关要求,通过门户网站、电子政务平台、召开会议、转发文件等形式,对《办法》进行了广泛宣传。三是开展农村集体“三资”审计,规范“三资”监管。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审计的通知》。各乡镇分别制定审计方案,选择1-2个村,对20xx年以来的资金收支、资产资源经营及处置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审计并形成审计报告。通过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规范监管。

地方志工作计划和建议 第3篇

1、碘盐监测:2、5、8、11月各抽取3个乡镇,每个乡镇抽选3个村,每个村随机抽取8户居民碘盐,监测、评估合格碘盐食用率。

2、健康教育宣传:5月15—19日各乡镇要以“碘缺乏病宣传日”活动为契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大力开展以碘缺乏病防治为主的各种地方病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同时对重点地区开展碘盐稽查。

3、疾病监测:8月随机抽取4所中、小学校开展碘缺乏病监测,10月抽选1—2个高氟区小学对8—12岁儿童进行地氟病监测。

4、11月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并总结上报。

地方志工作计划和建议 第4篇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如何做好社会事业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以实事工程为抓手,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1、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按照增加补助,全面覆盖,巩固提高的原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政补助由40元提高到80元,大幅提高参合农民在定点医院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镇级由55%提高到70%,县级由45%提高到55%,市级由35%提高到45%,累计补偿额由万元提高到3万元,参合率达到94%。

2、扩大免费教育覆盖范围。为使公共教育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投资1650万元,在农村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全部免除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和城镇低保家庭学生教科书费;免除公办普通高中公助生学费。

3、推进基础教育设施建设。为推进基础教育协调发展,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投资2760万元,新建校舍万平方米,维修校舍1万平方米,加快中小学校标准化进程。

4、实施农村中小学取暖设施改造工程。为改善农村中小学学习、生活环境,投资980万元,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取暖设施改造工程,采用锅炉、土暖气等供暖方式,基本取消直燃式煤炉取暖。

5、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文化体育生活,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投资280万元,新建8个镇级综合文化站,25个村级农民健身场地设施;新建成兆才大戏院3385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0名观众观看演出。

6、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为提高基层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投资200万元,为基层卫生院购置诊疗设备;安排专项资金,选送业务骨干进修、组织技术培训,增强基层卫生院技术力量,满足农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

二、以业务工作为主导,积极推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一)不断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以巩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为主线,以抓基层、打基础为重点,积极实施计划生育惠民、优质服务工程,为建设沿海强县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1、把握一条主线。就是牢牢抓住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个中心,采取得力措施,确保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以下。

2、坚持依法行政,突破三大难点。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大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力度,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

3、深化优质服务工作。继续做好免费为农村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检查,改造升级部分镇、村服务站(室)建设;积极落实《河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各项奖励政策。

(二)全力做好医疗卫生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

1、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机制,提高卫生应急保障能力,做好易感人群的免疫工作,进一步加强母婴保健和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2、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监管协调机制和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积极推进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建设。

3、做好重大节日、重要活动期间的食品安全工作,重点做好奥运期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和_专项检查工作,确保奥运期间食品、药品安全。

(三)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1、努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优化学校布局,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结构,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以及提高全民素质提供智力支持。

2、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线,深入开展“学校管理提高年”活动。多措并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认真抓好学校的安全管理及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教育。

3、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人才供求对接机制,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成人教育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发挥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龙头作用,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岗位技能培训,帮助农民提高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

(四)扎实做好广播电视和文化体育工作

1、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围绕中心工作,唱响主旋律,树立服务大局意识,加大对项目建设、城市管理、拆违拆迁、五大攻坚行动等工作的宣传报道,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加快农村无线数字电视进村入户进程,推进有线电视业务发展,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

2、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一是精心组织第六届中国评剧艺术节的参演剧《凤凰坨》。二是积极筹办国庆、元旦、春节期间的文化娱乐活动。

3、加强全县文化市场的管理,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对娱乐业、音像制品业、印刷业、书报刊业、网吧等文化市场进行专项治理整顿,做好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维护文化市场繁荣稳定。

(五)扎实开展地方志修编工作,全面完成《*县志》(1979-2005年)编纂任务,推动地方志工作再上新台阶;深入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拓展档案服务领域,发挥档案工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档案事业健康发展。

三、以科学机制为保障,确保社会事业工作全面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