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间操计划(共4篇)

时间:2025-01-20 08:36:11 作者:admin

大课间操计划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贯彻省教育厅“减负增效”的精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二、活动的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1.在保留学校学校上午课间操单一的前提下,根据我校学生人数多,运动场地、器材有限的.实际状况,努力把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运动能力作为活动的目标。

2.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创新,通过多种形式的身体练习,结合简单器械的活动,让学生在强身的同时,健心育智,全面发展。

3.以班级为单位,充分利用学校运动场地设备,实现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力求全面提升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二)原则

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管理。

2.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规律。

3.全体性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三、组织机构

组 长:朱彩虹

副组长:周永俭、徐恒庆

成 员:各年级组长、各班主任

活动指导:体育组全体教师

四、活动安排

1.我校大课间活动安排在每周的一、二、三、四下午第四节课进行(每班每周两次,安排在没有体育课的两天下午),时间为40分钟。采用集体操、以班级为单位的基本身体练习、简单器材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天气转冷增加长跑、拔河等适合冬季开展的运动项目。

2.活动计划(本学期活动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广播操和简单的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练习为主。

第二阶段集体跳绳和垫、传排球练习。(要求全校每个学生事先准备好跳绳一根,排球一只)

第三阶段跳绳、排球、长跑、拔河等活动。

五、具体要求

1.各班级按照课表排定时间,提前整好队伍,安静有序地到达学校操场指定地点站队。

2.根据体育教师的安排完成广播操及其它活动。

3.体育教师必须按照计划提前制定和安排每次大课间活动的具体活动内容。活动期间体育教师负责进行具体的技术指导,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适当的运动强度、密度。提示活动的具体要求。

4.班主任老师负责本班学生的管理和监督工作,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按照要求,积极认真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5.学校由校领导牵头组建领导小组,并安排专门部门或人员,对参加活动的班级和教师进行检查与考核。

大课间操计划 第2篇

(一)目标

1、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2、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3、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地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

4、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5、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二)原则

1、教育性原则。开展大课间活动,以达到对学生的促德、健体、调智、审美等的教育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科学性原则。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及特点,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活动内容。

3、全体性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

4、创造性原则。根据学校场地的特点,科学合理的安排一些活动内容,将艺术、体育融为一体。

大课间操计划 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的要求,落实“生命—和谐”教育理念和阳光体育行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新课程理念,把开展大课间活动作为重要途径。目前,我市大部分中小学除体育课外其它体育活动内容和时间较少,一个星期三到四节体育课对促进少年儿童身体的发育,以及体质的增强是远远不够的。而课间操长期固守一种方式,也使学生感觉单调乏味,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活动目标

1、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2、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3、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地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

4、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5、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三、实施措施

1、时间安排。下午第二节课后40分钟,任何老师不得挤占大课间活动时间。由于天气原因,不能进行正常室外活动时,各班在教室进行棋类游戏(器材自备),由班主任组织安排。

2、制度措施。学校制订大课间活动时班主任、体育教师的职责,具体有:领导督察制、班主任现场督促制、艺体教师指导制、活动评比制等多种制度。使大课间活动安全有序的进行。

3、人力、物力保障。要求师生全员参与大课间活动,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学生的保护者,同时也是活动者。这样既能体现国家所提倡的全面健身,又能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构建新型的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活动的器材原则上由学校购置,其它小型、易损器材由各班组织学生自带。

4、安全保障。学校要分班划定活动区域,各班学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防止出现活动区域不明或学生乱跑的混乱现象。 所有场地均安排教师进行现场活动指导,并督促学生注意安全。

5、实行激励。活动实行考核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考核分两方面:一是对班主任的考核。班主任的思想认识,责任心,工作态度将直接决定大课间活动的质量。为调动班主任的工作责任心,应对此工作作为班主任的专项考核内容。另一方面,学校对大课间活动进行定期评比,把大课间活动开展情况作为文明班集体评选的重要依据,这样既可以树立学生的集体活动意识,集体荣誉感,又可以促进大课间活动的持续发展。

6、鼓励活动创新。大课间活动除时间有具体规定、保证外,在活动形式、内容、空间上学校均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鼓励体育教师、音乐教师、班主任发挥自身特长,展示自身才干,开发创新体育、舞蹈、球类游戏等多种项目。

四、场地安排:

1、一年级:一年级教学楼前

2、二年级:草坪

3、三年级:操场

4、四年级:操场

5、五年级:操场

五、活动内容安排:尽量做到顾全点面,让每个学生活动起来,并注意安全。

1、一年级:

(1)素质练习:扶膝直腿走、踮脚尖走

(2)练习体育课所学广播操及其它内容。

2、二年级:

(1)神奇的报纸:每位学生准备一张报纸,可用顶、翻、踩、折、掷等方法,用报纸做游戏。

(2)素质练习:立定跳远、高抬腿走等

(3)练习体育课所学内容。

3、三年级:

(1)游戏:黄河长江、双人合作跑等

(2)短绳游戏:踩蛇尾、抓尾巴、掷准等

(3)素质练习:如:立定跳远、连续深蹲跳等

(4)练习体育课所学内容。

4、四年级:

(1)游戏:贴烧饼、报号接球、传递小篮球等

(2)跳长绳:鱼贯跳长绳,传球跳等

(3)素质练习:俯卧撑、立定跳远、原地高抬腿等

(4)练习体育课所学内容。

5、五年级:

(1)游戏:迎面接力、快快跳起、抛球接力等

(2)长绳:单人单跳、双人单跳、双绳跳等

(3)素质练习:俯卧撑、立卧撑、原地高抬腿。

(4)练习体育课所学内容。

六、活动要求

1、每班班主任必须到本班活动场地,选择、设计分散活动内容,提前准备好活动器材,组织安排本班学生站队和活动。分散活动时以推荐内容为主,各班可根据实际情况操作,尽量做到顾全点面,让每个学生活动起来,并注意安全。

2、体育老师负责本年级班级的场地安排,并对学生的站队、广播操、分散活动进行指导与监督。

七、注意事项

1、活动必须由班主任到场负责管理,做必要的技术指导。

2、加强安全防范管理。班主任必须加强教育,引导学生安全、文明、有序的参加活动。

3、如果遇到小型体育竞赛,体育老师必须提前到达比赛场地。各班快速、有序地进入比赛场地进行比赛。

4、由于我校学生人数多,人均活动面积小,户外集体活动开展起来难度较大,为了能更好地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我校体育教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计、选择了一些小范围的、简单、易行、有趣、有锻炼价值的游戏,各班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活动。

大课间操计划 第4篇

为认真贯彻_会议精神,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口和突破口,吸引广大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确保“阳光体育运动”落到实处,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我校把开展“大课间操”活动作为重要途径之一,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使锻炼成为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