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语录英汉对照(共153句)

时间:2025-05-11 09:09:36 作者:admin

孔子语录英汉对照 共137句

1. 君子之道,暗但是日章;小人之道,的但是日亡。君子之道,孔子语录翻译。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2. 团结的可贵,在敌人面前才会深知。——哈萨克族

3. 辛勤劳动的人,双手是万物的父亲。(哈萨克族)

4. 扁担是条龙,一世吃不穷。

5. 冷天不冻下力汉,黄土不亏勤劳人。

6. 英汉谚语的主要文体特征比较

7.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

8. 没有兄弟姐妹也没有敌人的人,就是凡夫俗子。

9. 友谊是美德之手段,并且本身就是美德,是共同的美德。——费尔巴哈

10. 简洁是谚语之魂

11. 忠实原作、没有译痕。综合严复及刘重德先生的观点,文学翻译应遵循“信、达、切”的原则,歌词作为文学的一部分,理应遵循这些原则,其中,“信”是指“忠实”,译文首先需要忠于原文,故“信”是文学翻译的最基本原则,歌词的翻译也是如此。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之前必须对歌曲创作的形式和内容进行研究,掌握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社会、文化等要素,正确传递歌词含义,最大限度体现出忠实原作的风格、意境和表现方法,力求翻译真实可信,准确到位,不仅要表现原作字面意义的忠实,而且还要表现在忠实于字面意义下所蕴含的深层含义、语境、意象和作者的创作意图、风格及世界观等,要将原作中原汁原味的内容通过转码的方式更多的呈现给听众。例如《Happy Birthday to You》(《祝你生日快乐》)中,整首歌不同的旋律却只有一句话——祝你生日快乐,这首歌歌词最简单,但是最“忠实原文且没有译痕”。

12.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

13. 指甲和肉分不开。——维吾尔族

14. 结语

15. 切合原文风格。这是“切”的观点,要求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在再创原文风格上,紧密结合原文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最佳地切合原文本身的创作风格。作者的创作风格和音乐风格受各种音乐要素——曲调、节奏、音色、力度、和声、织体和曲式等富有个性的结合方式的影响,同时受时代、民族、流派、大环境、大区域甚至作者本身固有的鲜明个性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不能忽略,要求译者平时注重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力。译文用语要审时度势,最大限度遵循原创作曲风格,搞错了原文风格,就不叫译作,叫改编。例如,美国乡村音乐特点是曲调简单,节奏平稳,带有叙事性,乡土气息浓厚,所以翻译时既要考虑译品能表现美国白人民族的感情与习尚,又要译出他们独特的名族气质与风情格调并体现浓郁的地域色彩。来自John Denver《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乡村路带我回家》),译品具有较浓的乡土气息,亲切热情,且不失流行元素,家乡的思念之情淋漓尽致:

16. 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17. 英汉谚语的主要句法特征比较

18. 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1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邓中夏

19. 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1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

20. 不怕贫,就怕勤。

21. 雨水使大地青绿,勤劳使人敬佩。(柯尔克孜族)

22. 译前准备——以“信”“达”“雅”为目标

23. 在太阳下辛勤劳动过的人,在树荫下吃饭才会心安理得。

24. bidding [5bidiN] n.命令,吩咐

25. 于顺境中交兄弟姐妹只需费一举手之劳;在困厄时寻找友谊简直比登天还难。

26. 通顺自然,优美动听。这一点与“达”相符合,是指译文要通顺自然,在译文表达上要尽量化解英汉语言文化障碍,要求译者在对歌词进行翻译时充分考虑原曲词汇的排列顺序,词藻风格的选取,节奏和音域的运用等特点,必要时可以“以歌译歌”,在词汇、句式和风格方面下功夫,使翻译后的歌词准确自然,无违和感。具体地说,也就是要符合歌曲的节奏,韵律,但需要注意翻译时不能单纯的原曲对应、英汉死译而导致译词和节奏变化不协调,使之听上去生硬晦涩无美感。歌词作为诗歌的一个分支,应具有诗歌一般的优雅和美感,这种美不仅要体现在歌词词藻和意境的优美上,还应该体现在旋律与歌词相配合的和谐之美上,使译文进入雅境,要使译文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原作的意境美、音律美、自然美、语言美、哲思美。同时,译文一定要在节奏、音韵、旋律等要素方面充分达到原歌词之配于原歌曲。大家熟知的泰坦尼克号主题曲《My Heart Will Go on》(《我心永恒》)便是一个很好的译例,译文歌词优雅,意境优美,歌词和旋律相得益彰,充分表达了原作的独特韵味并拨动听众心弦从而产生共鸣:

27. 具备尊重习语, 尊重译入语的习惯

28. 遍地是黄金,单等勤劳人。

29. 不怕虎生两翼,就怕人起二心。

30. 一个篱笆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v^

31. 只要千百万劳动者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跟随本阶级的优秀人物前进,胜利也就有了保证。——列宁

32. 三人省力,四人更简单,众人团结紧,百事能成功。

33. 唯宽能够容人,唯厚能够载物。——薛宣

34. 翻译策略——以“信”“达”“雅”为准则

35. 居家不得不俭,创业不得不勤。

36. 勤有功,嬉无益。

37. 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拉封丹

38. 自己的手就是大自然的统治者。

39. 金银难买勤手脚。

40. 具备尊重受众, 尊重读者的意识

41. 近贤则聪;近愚则聩。——皮日休

42. perplexity [p[5pleksiti] n.困惑;窘困

43. 夯实中英文基础

44. 劳动可以兴家,淫逸可以亡身。

45.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46. 省略

47.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俗语

48. 口译中的称谓翻译

49. 改天换地英雄汉,双手就是万宝山。

50.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

51.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侪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

52. 咱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咱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马克思

53. 春天出现在盛天的花卉里;秋天出现在丰硕的果实里。

54. 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但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要被人一脚踢开的。

55. 英文歌曲歌词的翻译原则

56.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

57. 当废墟上的国王,不如当果园的园丁。(哈萨克族)

58. 勤来勤去搬倒山。

59.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60.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初中孔子语录。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61. 订单的运作流程

62.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63. 人们在一齐能够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齐,几乎是万能的。——韦伯斯特

64. 君子有诸已,尔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65.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

66. 阳春三月不做工,十冬腊月喝北风。

67. dictate [5dikteit] n.[常用复]命令,支配

68. 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69. 流多少汗,吃多少饭。

70. 你的敌人和兄弟姐妹携手合作,才能伤你的心。敌人大肆诽谤你,兄弟姐妹赶忙传给你听。——马克·吐温

71. 天冷不冻织女手,饥饿不饿苦耕人。

72. 具备尊重文化, 尊重文化差异的素质

73. 金钱是死宝,气力是活宝,死宝不如活宝好。

74. 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

75. 莫学蜘蛛各结网,要学蜜蜂共酿蜜。

76. 友情为人生之酒。——杨格

77. 浩瀚海洋,源于细小溪流;伟大成就,来自艰苦劳动。(满族)

78. 一个人在其人生道路上如果不注意结识新交,就会很快感到孤单。先生,人应当不断地充实自我对别人的.友谊。——塞·约翰逊,英国作家

79. 不是靠天吃饭,全靠两手动弹。

80. 雁怕离群,人怕掉队。

81. 友谊永远是一个甜柔的职责,从来不是一种机会。

82. 团结就是力量。——谚语

83. 谚语定义

84.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85. 要吃饭,大家干,家里不养闲懒汉。

86. 劳动是个宝,人生不可少。

87. 英语谚语使用了英语中的三种主要句型: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其中大多数是简单句,如:

88. 口语化是汉语谚语的基本特征之一

89. 最伟大的力量,就是同心合力。——乌孜别克族

90. 所谓友情,是平等的人们之间离开了利益关联的交易。——哥尔斯

91. 艰苦的劳动会迎来战斗的喜悦,辛勤的汗珠换来连年的丰收。(柯尔克孜族)

92. 口译中的谚语翻译

93. 不想出汗,休想吃饭。

94. 汉语谚语的主要句法特征

95. 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

96.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

97. 上下同欲者胜。——孙武

98. 口语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99. 青春没有亮光,就像一片沃土,没长庄稼,或者还长满了荒草。——吴运铎

100. 齐心的蚂蚁吃角鹿,合心的喜鹊捉老虎。——蒙古族

101. 切合原文风格。这是“切”的观点,要求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在再创原文风格上,紧密结合原文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最佳地切合原文本身的创作风格。作者的创作风格和音乐风格受各种音乐要素——曲调、节奏、音色、力度、和声、织体和曲式等富有个性的结合方式的影响,同时受时代、民族、流派、大环境、大区域甚至作者本身固有的鲜明个性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不能忽略,要求译者平时注重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力。译文用语要审时度势,最大限度遵循原创作曲风格,搞错了原文风格,就不叫译作,叫改编。例如,美国乡村音乐特点是曲调简单,节奏平稳,带有叙事性,乡土气息浓厚,所以翻译时既要考虑译品能表现美国白人民族的感情与习尚,又要译出他们独特的名族气质与风情格调并体现浓郁的地域色彩。来自John Denver《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乡村路带我回家》),译品具有较浓的乡土气息,亲切热情,且不失流行元素,家乡的思念之情淋漓尽致:

102. 可唱性强。这是对英文歌曲歌词译者的最高要求,译者需按照四项基本翻译原则进行翻译,处理好译文“达意”和“配乐”之间的关系,努力将译文的形、音、意相结合,在忠实原作的基础上,使译文朗朗上口,优美押韵,可唱性强,达到词与谱的完美结合。如果只做到“词”的翻译,而做不到“歌”的翻译,译文不能“入歌”,就无法配曲歌唱,译文歌词再忠实原作、再优美华丽,如果不能唱,不能为译文歌手再度创作发挥作用,那么它充其量是“歌词大意”罢了。所以,翻译出的歌词不仅应该具有文学性,还应具有音乐性。一般情况下,词与谱的配合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词与音符的配合,尽量做到一个汉字与英语单词的一个音节相对应,如果一个音符下有多个汉字,就很有可能超出节拍限制,过多这样的情况发生,就会破坏译文的语气,不利于歌唱,此情况应结合“可译”或“可不译”的互补理论处理,而且译文要将实词或者需要强调的词对应到英文的重音节上,把虚词或不重要的词放在非重音上;二是词与曲谱所表现的情绪的配合,曲调伤感宜选用闭口或撮口呼词,曲调欢快高亢,则宜选用开口呼的词。经典歌曲《Yesterday Once More》(《昨日重现》)脍炙人口,译文“入歌”,具有较强的“音乐性”,“词”和“谱”完美结合、“达意”与“配乐”处理得当,可唱性强。

103. 保留了古英语的一些句法特征

104. 好逸恶劳千金也能吃空,勤劳勇敢双手抵过千金。(纳西族)

105. 祈使结构

106. 靠天吃饭鱼上滩,靠手吃饭鸟投林。

107. 通顺自然,优美动听。这一点与“达”相符合,是指译文要通顺自然,在译文表达上要尽量化解英汉语言文化障碍,要求译者在对歌词进行翻译时充分考虑原曲词汇的排列顺序,词藻风格的选取,节奏和音域的运用等特点,必要时可以“以歌译歌”,在词汇、句式和风格方面下功夫,使翻译后的歌词准确自然,无违和感。具体地说,也就是要符合歌曲的节奏,韵律,但需要注意翻译时不能单纯的原曲对应、英汉死译而导致译词和节奏变化不协调,使之听上去生硬晦涩无美感。歌词作为诗歌的一个分支,应具有诗歌一般的优雅和美感,这种美不仅要体现在歌词词藻和意境的优美上,还应该体现在旋律与歌词相配合的和谐之美上,使译文进入雅境,要使译文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原作的意境美、音律美、自然美、语言美、哲思美。同时,译文一定要在节奏、音韵、旋律等要素方面充分达到原歌词之配于原歌曲。大家熟知的泰坦尼克号主题曲《My Heart Will Go on》(《我心永恒》)便是一个很好的译例,译文歌词优雅,意境优美,歌词和旋律相得益彰,充分表达了原作的独特韵味并拨动听众心弦从而产生共鸣:

108. 民齐者强。——荀况

109. 夏天多流汗,冬天少挨冷。(蒙古族)

110. 不下功夫是得不一果实的。(锡伯伯族)

111. 花开满树红,劳动最光荣。

112. 一些谚语保留古体

113. 狩猎才能得禽兽,勤劳才能有收入。(鄂伦春族)

114. 劳动万事足。

115. 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116. 一滴汗珠万粒粮,万粒汗珠谷满仓。

117. 只要靠劳动,大地最慷慨。——(维吾尔族)

118. 团结则存,分裂则亡。

119. 倒装

120. 平衡结构

121. 爱劳动,受尊重。——(蒙古族)

122. 世间最完美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兄弟姐妹。焕然一新造句

123. 一碗酥油,是用千滴牛乳制成的;一碗糌粑,是用万滴汗水换来的。(藏族)

124. 具备尊重原文, 尊重原文预期的态度

125. 掘井须到流,结交须到头。——贾岛

126. 凡是经过考验的兄弟姐妹,就就应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你的周围。——英·莎士比亚

127. analects [5An[lekts] n.论集,文选

128.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129. 大多数谚语用了修辞手法

130.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孔子语录。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131. 谁若与群众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奥斯特洛夫斯基

132. 有一份耕耘才有一份收获。(朝^v^)

133. 勤为无价之宝。

134. 一勤天下无难事,功夫不负苦心人。

135.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136.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侪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

137. 拿斧的得柴禾,张网的得鱼虾。

孔子语录英汉对照 共16句

1.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2. 雁美在高空中,花美在绿丛中,话美在道理中,人美在劳动中。

3.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4.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

5. 只要人手多,石磨挪过河。

6. 一个篱笆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

7. 总结

8. 定语从句后置

9. 若要吃得香,两年不离脏。

10. 可唱性强。这是对英文歌曲歌词译者的最高要求,译者需按照四项基本翻译原则进行翻译,处理好译文“达意”和“配乐”之间的关系,努力将译文的形、音、意相结合,在忠实原作的基础上,使译文朗朗上口,优美押韵,可唱性强,达到词与谱的完美结合。如果只做到“词”的翻译,而做不到“歌”的翻译,译文不能“入歌”,就无法配曲歌唱,译文歌词再忠实原作、再优美华丽,如果不能唱,不能为译文歌手再度创作发挥作用,那么它充其量是“歌词大意”罢了。所以,翻译出的歌词不仅应该具有文学性,还应具有音乐性。一般情况下,词与谱的配合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词与音符的配合,尽量做到一个汉字与英语单词的一个音节相对应,如果一个音符下有多个汉字,就很有可能超出节拍限制,过多这样的情况发生,就会破坏译文的语气,不利于歌唱,此情况应结合“可译”或“可不译”的互补理论处理,而且译文要将实词或者需要强调的词对应到英文的重音节上,把虚词或不重要的词放在非重音上;二是词与曲谱所表现的情绪的配合,曲调伤感宜选用闭口或撮口呼词,曲调欢快高亢,则宜选用开口呼的词。经典歌曲《YesterdayOnce More》(《昨日重现》)脍炙人口,译文“入歌”,具有较强的“音乐性”,“词”和“谱”完美结合、“达意”与“配乐”处理得当,可唱性强。

11. 大量的修辞手法

12. 平行文本阅读

13.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俗语

14. 勤俭就是大收成。

15. docile [5dEusail] a.驯顺的,驯良的

16. 妥协对任何友谊都不是坚固的基础。——泰戈尔